第95章 坐看某人的笑话

最新网址:www.88106.info
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: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第95章 坐看某人的笑话
(88106 www.88106.info)    王匡,字公节,兖州泰山郡人。年轻时与清流派名士蔡邕交好。王匡为人慷慨大气,挥金如土,好结交英雄,因此名动天下。

    中平年间,大将军何进聘其为府掾,深得何进信任。

    彼时皇帝幼弱,外戚、宦官两大势力为掌控中枢进行了激烈的争夺。

    王匡奉何进之命返回家乡兖州泰山郡招募豪杰。他成功征招五百名强健的弓箭手,准备在起事时使用。然而,这年八月,以张让为首的宦官势力设计杀害了何进,何进一党惨遭迫害,王匡知道消息后躲避在家乡,不久受朝廷的征召。

    宦官集团被袁绍、袁术兄弟屠灭后,王匡成为河内郡太守。

    关东诸侯起兵倒董,王匡推举袁绍为盟主,并遣麾下大将韩浩进驻孟津,同时又派内军精锐“泰山兵”到河阳津驻守。

    王匡成为关东诸侯里的出头鸟,被董卓列为重点打击的对象。

    董卓遣麾下大将华雄督兵四万与王匡隔河对峙,而此时王匡麾下兵马不足一万,多是临时招募,远不是华雄所属凉州铁骑的对手。

    这让王匡十分紧张,他多次向袁绍求援,盟主袁绍满口答应要来援助他,却迟迟没有实质性动作,反倒是辽东太守李轨不声不响的到了河内。

    王匡大喜,出城三十里迎接。

    初见李轨因见他年轻,言语间颇有些轻视,后见李轨见识不凡,这才刮目相看。

    河内与洛阳隔河相望,战略地位十分突出,自关东联军起兵后,这里就成了前敌前线,河对岸集结着董卓的重兵,王匡的府上也来了很多“援军”——各镇派来的军事代表团。

    这其中以盟主袁绍的代表团最为醒目,代表团团长正是大名鼎鼎的名士许攸。

    许攸这个名字李轨可不陌生,曹操之所以能赢得官渡之战,底定河北,三分天下,此人可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    袁绍将他派到河内,足可见对河内的重视。

    当晚的接风洗尘宴上王匡为二人做了引荐,许攸谱挺大,两眼朝天根本瞧不上李轨这种出身寒门的人。

    李轨也懒得理他,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,仗着有点才就到处拽,最后还不是死于非命让人弄死?

    王匡对李轨的到来起初是持欢迎态度的,他把李轨和他的辽东军安置在城南韩浩的军营里,这里营房宽敞,设施齐备,粮草供应十分充足,甚至还设了营妓劳军。

    但好景不长,仅仅十来天后,供应就变得时断时续。对接的军需官解释说河内去年秋粮歉收,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,太守大人正在积极想办法,请友军稍安勿躁。

    这话半真半假,河内地方不大,却十分富庶,所储粮草虽然算不上充沛,但也没到吃不上饭的地步。

    而且王匡筹措粮草也很有一套,他派了很多耳目在城中监视百姓,一旦发现有人发牢骚诋毁官府,便抓到大牢严刑拷打,发掘你身上的阴暗面,然后狠狠的罚你的款。

    什么?不给?

    不给就把你全家甚至全族的人都抓起来!

    这一敲骨吸髓的做法几乎把整个河内郡都得罪了。

    当然啦,王太守这个恶人做的也不冤,河内的府库也日渐丰盈起来。

    “王匡耳根子软,一定听了什么人的谗言,算了,我们就不要让主人翁为难了。”

    李轨连夜遣使请求移镇东津渡。

    这里扼守着河内去往河北的交通要道,地位十分重要,却因易攻难守,所以一直让王匡很头疼,他兵力有限,实在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去布防。

    既然李轨肯主动去驻防,那再好不过了。

    而且断李轨的粮草也确实是他的主意,他的一个宠妾在耳边说李轨的坏话,说李轨是个小人,他的恩师郭勋死后,他就强占了郭勋的女儿和侄女。

    王匡信了,所以才起了赶走李轨的念头。

    现在想来真是羞愧的要死,堂堂男子汉,一郡的太守,居然被一个贱婢蛊惑!

    真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。

    气愤难平的王太守回去就杀了那个侍妾,然后下令让他的长子王琛带着丰厚的物资前往李轨军中慰劳。

    李轨知道王琛此来除了劳军,还有监督他移营的任务,他没有为难王少公子,连夜就拔营向东,在东津渡一带扎营。

    与城南军营相比,东津渡环境太恶劣了,前不靠村,后不靠店,买根冰棒都没地方。

    众将对此颇有怨言,怪李轨太过隐忍,吃这样的哑巴亏。

    恰好周府押送军械到营中,李轨问他:“诸将都埋怨我太过忍让,你是怎么看的?”

    周府道:“王公节虽有一腔忠肝义胆,奈何不知兵,他遣韩浩驻守河津,乃是一步十足的臭棋,位置太过靠前,一旦华雄遣一支精兵绕道韩浩身后,韩浩必定大败,没有韩浩做犄角,河内势难保全。”

    李轨道:“你这叫答非所问。”

    周府笑道:“将军退守东津渡,看似隐忍,实际是为了大局着想。”

    李轨哈哈大笑,周府果然是追随他多年的老臣,懂他的心。

    王匡虽然有一颗忠肝义胆,也有勇气,奈何经历的战阵太少,战役指挥上存在着巨大的缺陷,他把韩浩摆在河津看似抢占先机,实际是一步再臭不过的臭棋。主力前置,缺乏纵深,除非华雄笨到非要正面强攻,否则这样的排兵布阵就是自己坑死自己的不二法门。

    华雄是董卓麾下大将,身经百战,史书留名,岂会不懂兵法?

    李轨从一介小卒成长到今天数万兵马的统帅,大小战役指挥了几十场。

    这危险他一眼就看出来了,周府远道而来也看出来了,王匡没看出来,他的谋士也迷失在其中,至于他府上的那些军事代表团,有人肯定是看出来了,比如说许攸,却没一个人告诉他。河内这个地方位置太好了,人人都想据为己有,大伙都等着看王太守的笑话。

    李轨本来是想把这个情况告诉王匡的,但据他这段时间的观察,此人太过自负,听不进劝谏,纵然说了他也未必相信,而坏了袁绍的好事,势必引来他的嫉恨。

    袁绍和公孙瓒必有一战,从史书上记载的结果看是袁绍笑到了最后,鼎盛时期袁绍占据着幽、并、冀、青四州,这份实力可不是他一个偏远小郡的太守能抗衡的。

    所以,倒不如先装糊涂,一切见机行事。

    李轨对周府道:“你事情办完不要回辽东了,回常平镇去,只做一件事,暗中招兵买马,囤积军械粮草。关东诸侯各怀鬼胎,袁本初身为盟主气度却如此狭小,败亡是早晚的事。所以咱们得预作准备。”

    周府弄明白了李轨的意思,欣然领命而去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88106 www.88106.info
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,请按CTRL+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,以便以后接着观看!
最新网址:www.88106.info

如果您喜欢,请点击这里把《三国之王侯的荣耀》加入书架,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王侯的荣耀最新章节更新连载
如果你对《三国之王侯的荣耀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,请 点击这里 发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