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新城

最新网址:www.88106.info
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: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第134章 新城
(88106 www.88106.info)    次日出城向西巡视,一路走走看看,这日走到了陇山脚下。李轨停住马,指着连绵的高山,对太史慈等人说:“古人云得陇望蜀,益州牧刘焉,是我的老长官,皇亲国戚,我请他入朝来做太傅,他不肯,他的儿子刘璋还骂我是汉贼。我是汉贼,真是岂有此理。”

    太史慈知道李轨有吞并蜀地的想法,便道:“欲图蜀,必先得陇,凉州韩遂对朝廷阳奉阴违,马超更是屡屡进犯,此二人不除,朝廷入蜀就有后顾之忧。”

    李轨道:“子义,你的担子很重啊。关东诸侯又在闹事,我这个汉贼丞相怎可坐视不理?大军出关东征,这大后方可万万不能起火。”

    太史慈道:“但有我一口气在,关中就乱不了。”

    李轨笑道:“这我就放心了。”

    回长安的途中,遇到一队拖家带口的百姓,赶着骡马,拉着板车向东而去。

    李轨问他们从何而来,向哪而去。

    为首的一个老汉见李轨便装,年纪也不大,为人和气,不像是个当大官的,便实话实说,告诉李轨他们本是长安人,董卓挟持皇帝从洛阳来的时候,他们就举家迁入秦岭躲了起来,后来董卓死了,王允、吕布当政,曾派人到山里请他们下山,他们有些心动,正收拾行李准备下山,李傕、郭汜就开始作乱了。

    “李傕、郭汜杀人如麻,地方都让他们祸害了,我们在山里居住,种点旱粮,养点鸡鸭,得些山货,下山去换点粮油食盐,原本山下有个村寨,有七八百户人家,三座油坊,结果让郭汜的兵一夜之间全给祸害了。唉,那个惨象。前日我们下山路过,正午时分鬼气森森,鸡皮疙瘩掉了一地,至今思来犹自胆颤心惊。”

    卓丢儿道:“你们也忒胆怯,似这样的坟场,如今到处都是,比这惨的多着呢。”

    老汉瞅了瞅卓丢儿,目露惊恐之色。

    李轨岔话问道:“在山里住的好好的,为何突然想起来下山了,是山里住不下去了吗?”

    老汉道:“客人没在山里待过吧,大山虽然可以活命,那日子也真是清苦啊。但有活路谁不想下山过回人的日子。”

    李轨道:“人的日子又是怎样的?”

    老汉道:“老汉我也不敢奢求啥,无非是有房子住,有小生意做,有饭吃,家人俱在,儿孙满堂,如此而已。”

    凌嵘道:“这回你们算是赶上了,李傕、郭汜已经被李丞相击败,郭汜死了,李傕穷途末路投奔羌人去了。关中太平了,你们的好日子来了。”

    内中一个中年汉子插话道:“那个丞相派人到山上请咱们下山,一开始咱没敢轻举妄动,怕他在长安呆不长,所以一直等一直等,前段时间听说那个叫李轨的丞相还在长安,而且整个关中都被他占领了,我们这才敢下山来回乡。”

    周兴促狭地说:“哈,我听说那个叫李轨的丞相,最近又吃了败仗,跑啦,你们这回怕是要白走一趟。”

    众人闻言大惊,面面相觑,俱露出惶恐之色。

    老汉哀伤地说:“败,败了,又败了,这回又是谁赢了?这可怎么得了,这长安城现归何人,这天下何时才能安定?”

    言罢潸然泪下,随行的一群孩童见爷爷哭的如此伤心,也哇哇地哭了起来。

    一个老妪劝老汉道:“他爷,算了,咱们还是回山去吧。山中日月虽然清苦,但总比回去横死强。”

    周兴本来只是拿李轨开涮,以彰显自己非同一般的身份和地位,却没想到把这一大家子都弄哭了,一时倒不好意思起来。

    忙改口道:“我也是道听途说,做不得数,做不得数。”

    凌嵘安慰老汉道:“老丈,你休要信他的话,他是幽州人,极少去长安,不晓得那里的情况。我时常去那,那里的事我清楚着呢。现如今长安还是李丞相当政,百官拥戴,皇帝信用,地位稳如泰山呢。李丞相有德政,原长安籍的还乡,立即发还宅基地,还给一笔安家费,再晚地价就要涨了。”

    老汉惊道:“地价要涨,我自己的宅基地为何要涨价?”

    凌嵘道:“老丈还不知道吧,长安城已经毁于兵火了,现在的长安是新长安,位置在原来的东南向。丞相有令,凡原来居民手中有房契的,可以免费在新城里领取一块宅基地,否则就得花钱购买,这半年长安的地价可翻了一倍,以后还会越来越贵。”

    老汉大惊,忙对家人道:“快快快,得赶紧回去。趁着李丞相还在位上,得赶紧把宅基地拿到手。”

    周兴道:“你急啥,李丞相地位稳如泰山呢。”

    老汉嘿道:“稳如泰山,皇帝的宝座尚且不稳,丞相又能稳到哪去。走走走,快走。”

    一家人赶着骡马,拉着板车,匆匆忙忙赶路去了。

    周兴对李轨说:“得,百姓还是信不过你。”

    李轨道:“今年是建安元年,再有二十年,他们就信我了。到时候人会像海水一样涌过来,到时候长安的地价真的要腾飞啊。”

    周兴对众人道:“听见没,还不谢谢丞相,这是指点大家发财呢。”

    众人闻言纷纷表示,倾家荡产借高利贷也要在长安置地购房,以表达对李轨的支持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长安城的四周城墙已经全部完工,标准是七一,论说京城的标准应该达到十一,但眼下财力有限,七一已经是极限了。

    城内八纵八横十六条大街也已建成。

    街道宽阔,平展,两旁挖了排水的沟渠,沟渠内侧建侧道,大街主要给骡马、车辆通行,侧道为人行道。

    城区里坊以街道为界限,规划的十分整齐。

    原住民正在陆续返回,总数只有原来的二十分之一,长安在东汉失去首都地位,城市规模已经很小,董卓重新在此定都后,人口一度飙升至十万户以上。

    但随着董卓的败亡,长安又被打回原形,人口降至两万户,再经李傕、郭汜的蹂躏,十中无一,且九成九都在外地逃亡。

    不过现在情况又开始好转,半年时间增加了五千多户居民,八成以上是原长安的居民,他们凭借手中的房契地契,能在新城免费领到一块宅基地,自愿迁徙来长安的居民也可以以极低的价格获取一块土地,钱不凑巧的还可以分期付款。

    李轨趁着黄昏雨后,轻衣简从,出皇城在新城转了转。

    烟雨朦胧中,一座座新宅正拔地而起,靠近皇城的地方已经形成了两条街道,铺面也一家接着一家开了起来。

    但再往南走,依然荒凉,行道树孤零零的杵在雨中,街道两边的沟渠里浑浊的雨水哗哗地流着。几个调皮的孩子在水沟里扑腾,不远处的菜地里……

    菜地?!

    真的是菜地,从皇城向南走不了一里地就是一片接一片的菜地。

    因为都是没有出售的土地,空着也是空着,所以就被很多勤劳的市民开垦来做菜地了。

    整座新城,几乎都是无主之地。被官府接管之后,划分成小块出售,得到的收入作为财政收入,部分用来建设基础设施,部分用来补贴新居民,大部分都用来过日子了。

    李轨现在真是穷的叮当响,恨不得从地底下刨出几十万两黄金来。

    亦或者还可以炒炒地皮。

    呃,后者还是算了,手里没有印钞机,这地皮也不好炒啊。

    雨中来了一群人,约有二三十,绝大部分都披着蓑衣,也有几个撑雨伞的。

    雨伞在这个时代可是很奢侈的东西。

    其中一个撑伞的是宋嘉,他正跟左右大声说着什么,突然看到了披着蓑衣站在雨中的李轨,吃了一惊,连忙把手中雨伞交给身边人,踩着泥水一路小跑迎了过来。

    宋嘉现在任丞相府计相,职责是主郡国上计事,因为李轨几乎管不了郡国什么事,所以他这个计相实际上没什么事可干,但这并不代表宋嘉就是个闲人,实际上宋嘉很忙。

    早在幽州广阳郡常平镇的时候,李轨就创办了一系列的工商业实体,这些年,这些实体已经扩展了几十倍,每年获利极其丰厚,这笔钱虽然绝大部分都用于公事,但法理上却是李轨的私人财产。

    而替李轨掌管这笔庞大财富的人就是宋嘉。

    宋嘉冒雨出来在城南转悠不是闲情雅致,想作诗来这找灵感。

    他是为掌管的几个企业实体挑选建厂的地址来的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88106 www.88106.info
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,请按CTRL+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,以便以后接着观看!
最新网址:www.88106.info

如果您喜欢,请点击这里把《三国之王侯的荣耀》加入书架,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王侯的荣耀最新章节更新连载
如果你对《三国之王侯的荣耀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,请 点击这里 发表。